本週的島嶼風雨飄搖,上週末剛結束的臺灣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以「慢...人類學」為主題,召開連續兩日精彩的研討會,其中最讓小編著迷的便是對於生活節奏、生活韻律的討論,今天就讓小編與您一起討論除了謀生之外的必備生活方式吧!
該如何融入一個社群?這是小編兩年前在鹿耳門小漁村做田野調查時一直問自己的問題。到底什麼叫做跟當地人一起生活?要與他們一起生活之前,我需要搞清楚怎樣叫做「生活」經過幾天的摸索我就發現,「韻律」這件事對於生活來說的重要性。
每個人有不同的價值觀,有不同的成長環境,有不同的談吐。有不同的職業與社會聲望,不過除此之外,每個人的生活節奏也有所不同,一個村落與另一個村落的生活節奏也有所不同。很多時候,所謂「格格不入」不僅是穿著與談吐這種明顯的知覺,很多時候是我們無法把自己的生活節奏融入對方的生活節奏。
重要的法國社會學與人類學家Pierre Bourdieu在他的作品《實作的邏輯》(Logics of Practice)中就有一個章節特別討論到時間的作用,很多時候誰能夠決定生活的韻律、生活的節奏、誰能夠先發言,都是權力的產物、也是象徵資本的體現。
每個人的生活都像是一首歌,而一個村落的居民之間、一個階級的群體之間可能共享著某種韻律,若是沒有生活在拍點上,就會顯得格格不入,成為噪音。所以,抓住生活的韻律、了解自己這首歌,活出不同的韻律便是大家對於生活可以細細揣摩的點。
所以如果你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,不妨從改變時間開始,把自己的人生過得從容一點,把自己的人生過的規律一點,掌握好人生的節奏,也許就能夠改變人生。
還想看更多產品嗎?快來官網看看:https://www.jotomall.com/